餐廳做火了,博一句“品牌名不錯”的稱贊。做砸了,品牌名就是罪魁禍首!餐飲品牌怎么起名,還真是一門需要好好修煉的玄學。
最近,海底撈的十八汆、西貝的弓長張引起了餐飲人的熱烈探討,大家都很關(guān)心大佬們的行動又暗藏了什么行業(yè)趨勢?這很理性,沒毛病。
相比之下,小編的關(guān)注點就有點跑偏了。小編被大哥們起的別具一格的品牌名吸引,去扒了扒他們的起名技巧,一扒才發(fā)現(xiàn),大品牌的起名,還真有一套各自的“玄學”。
十八汆、弓長張橫空出世,
引發(fā)餐飲“起名”大吐槽
西貝的現(xiàn)炒快餐品牌弓長張宣布北京尋鋪,和海底撈的面館十八汆被媒體曝光幾乎在同一時間,兩大餐飲巨頭先后擠進快餐賽道,引發(fā)了行業(yè)內(nèi)的一波情緒小高潮。
一方面,疫情過后“餐飲行業(yè)回歸極致性價比”這一趨勢,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。另一方面,大佬們起的“奇奇怪怪”的品牌名,也遭到了同行們的瘋狂吐槽。
相信很多人像小編一樣,看到“十八汆”這個名字尷尬了幾秒,第三個字怎么讀?百度一下才知道,哦,原來讀cuan(一聲)。
不少餐飲人認為,名字里面有生僻字,那是犯了起品牌名的大忌!品牌名都讀不明白,還怎么好好傳播?
餐飲人A含蓄指出,看到大品牌海底撈開面館感到很驚喜,看好這個快餐品牌,只是“名字會讓人繞口,字體偏生,不太容易傳播”。
也有狠人直言不諱,一看這個名字就直接否定了品牌的未來。
“品牌的名稱很重要,海底撈的這個品牌不會太久,因為品牌名就是很大的失誤,第三個字相信90%的人第一反應都不知道怎么念?!?br/>還有餐飲人吐槽不忘扯上了十八汆的爸爸海底撈,順道也分析一下海底撈的運勢。
“現(xiàn)在怎么都流行都喜歡用大眾不容易認和記的字作為品牌名?像這個汆,燚,犇……撈在粵語里有兩個讀法,所以海底撈在廣東不怎么紅火。”
當然也有人看好這個名字,稱贊張勇取名有點厲害?!盎疱伒?,他是‘撈’到了!這次面館取名叫‘汆’,四川話汆的諧音是‘酒喝多了,走起路來打汆汆’的意思?!?br/>而至于“弓長張”,又有多少人一看這個名字就立馬去查西貝當家夫人的姓氏?結(jié)果果然沒錯,姓張!我們只能感嘆一聲:“這很西貝”。
有人就大膽開麥預測了:“夫人的姓氏都用上了,這次西貝做快餐說不定真能成?!?br/>由此可見,給品牌起名真是一門玄學,做火了“品牌名不錯”,做砸了,品牌名就是罪魁禍首。
餐飲品牌起名邏輯大起底,
誰家最有特色?
在餐飲行業(yè),奇奇怪怪的品牌名也有不少。如果單拎出來看,十八汆、弓長張這些名字確實都蠻怪的吧?一般人想不出來,好像也不太符合“專家”們的起名套路,但是跟他們的家族品牌名放在一起,就很和諧。
比如,
海底撈、十八汆
西貝、弓長張、西貝酸奶屋、西貝超級肉夾饃
九毛九、太二、慫、那未大叔是大廚、2顆雞蛋煎餅
點都德、畢德寮
呷哺呷哺、湊湊
大品牌在孵化子品牌的時候,起名都有一套更有自己的邏輯,這個邏輯可能跟創(chuàng)始人性格、生活背景有關(guān),也可能和品牌所做的品類特性有關(guān)。
1)海底撈、十八汆
海底撈這個名字現(xiàn)在看起來跟火鍋還挺配的,但其實一開始跟火鍋也沒啥關(guān)系,而是跟四川著名休閑娛樂項目——麻將有關(guān)。
在四川麻將中,最后一張是自己摸到,并且胡牌,就叫海底撈,也被稱為“海底撈月”。
當年張勇開火鍋店時,為起個好名字苦思冥想,他太太就在旁邊打麻將,剛好做了一個海底撈,糊了要加番的,她就很高興,然后跟張勇說,“你還在那愁眉苦臉干什么?還不如直接叫個海底撈?!?br/>張勇一聽,嘿,還挺好。于是,如今蜚聲海內(nèi)外的火鍋品牌名,就這么定下了。
不管起源如何,這個“撈”字也確實淋漓盡致體現(xiàn)了吃火鍋需要在鍋里“撈”出食物的動作精髓。而如今十八汆的“汆”字同樣如此。
汆,入水,是一種烹調(diào)方法,將加工的小型原料放入燒沸的湯水鍋中,進行短時間加熱成湯菜的技法即為“汆”,在北方也是非常常見的做面方法,如老北京的羊肉汆面。
可見,海底撈的品牌取名策略是和食物的吃法、或者制作相關(guān),從“怎么吃”這件事本身提煉出精髓,體現(xiàn)在品牌名字中,確實是非常傳神的。
2)西貝、弓長張、西貝酸奶屋、西貝超級肉夾饃、西貝燕麥面
就像很多家庭里的兄弟姐妹,名字里會有一個相同的字,或者名字意境相同,以顯示著他們的宗親關(guān)系。
西貝,以及其子品牌的名字,也有透露著一股濃濃的“宗親”氣質(zhì)。
“西貝”自然是一個好名字,不僅是創(chuàng)始人賈國龍姓氏的拆分,也是西北的諧音,容易聯(lián)想到這個品牌的品類——西北菜。
而后的幾個子品牌名:西貝燕麥面、西貝超級肉夾饃、西貝酸奶屋等,看著更像是“西貝”的晚輩,不管是什么品類,都是在主品牌的光環(huán)下闖市場,不曾想效果接二連三的不理想。
而這次,百折不撓的西貝卷土重來,再次殺進快餐領域,但是取名不再延續(xù)晚輩輩分,而是以當家主母的姓氏命名,可見“弓長張”應該是被給予厚望的。這個品牌后續(xù)發(fā)展如何,能不能成?我們只能蒼蠅搓手,吃瓜以待了。
3) 九毛九、太二、慫、那未大叔是大廚、2顆雞蛋煎餅
九毛九集團起的品牌名,非常有趣,且接地氣,很契合目標消費群體的日常流行用語語境。據(jù)說這跟其創(chuàng)始人管毅宏的性格和生活背景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
山西人管毅宏人稱“九哥”,2005年注冊商標時,原來的“山西面王”招牌因為涉及特定地域,沒有被通過。于是,他便討巧的選擇了廣為人知的山西俚語“九毛九”做品牌名,讓背井離鄉(xiāng)的山西人一看就知道是家鄉(xiāng)菜,倍感親切。
在山西語境里,九毛九有3種含義:
·形容人精明會做生意、勤儉持家;
·形容人“摳門兒”,分毫必爭,連一分錢都不輕易放過;
·形容好面子,打腫臉充胖子。
而“太二”這個名字的誕生,也很有意思。
據(jù)說,管毅宏為起這個名字費盡心思,想到一個記一個,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了近50個,最后篩選下來少部分,拿去商標網(wǎng)一查,都被人注冊了。
直到有一天,他讀到“TOO”這個英文單詞 ,“TOO TWO、TOO TWO”, 他一拍大腿,這個發(fā)音蠻好的??!直譯成中文就是“太二”,很有趣,但是也有貶義,到底用不用呢?他決定賭一把,太二就這樣誕生了。
在中文語境里,“二”是一個形容人不不聰明、不醒目的詞,如北方人稱“二楞子”、“二逼”,西北人稱“二球”,四川人叫“二桿子”。
但是現(xiàn)在年輕一輩中,“二”用來形容那些傻傻的可愛的人,“太二”也變成一種親昵的調(diào)侃,南方人讀出來,還音同“太餓”。而這些年輕人,就是太二的目標消費群體。
同樣的,海鮮串串品牌“慫”,這個字也是年輕人愛用來調(diào)侃人的,用做品牌名又有點一語雙關(guān),因為“慫”拆開來看,就是“從心”,跟從心的選擇,也是當下年輕人個性的表達。
九毛九集團的起名基本來自于目標消費群體,符合時代,也受用于目標消費群體,每一個品牌名字看似無厘頭,實際上細品之下,都像是“神來之筆”,非常恰當合適。
4)點都德、畢德寮
點都德是廣州粵式點心新代表,這兩年崛起之后,廣為人知。
而“點都德”這個名字,普通話念起來很有“古早味”,含蓄典雅,但用粵語念出來卻是十分自信霸氣的,因為點都德在粵語里,是“點什么都可以”“點什么都不錯”的意思。
想想,一個做點心的品牌有自信對消費者說我這的點心,你隨便點都可以,這樣的品牌能有幾個?就像是西貝的口號“閉著眼睛點,道道都好吃”,這是一種品牌、文化的自信。
而較少人知道的,點都德還有另外一個子品牌畢德寮,這個名字亦是異曲同工,普通話讀起來很拗口,看起來也不像是個合適的餐飲品牌名,但粵語里,畢德寮諧音“不得了”,也是非常有廣式特色。
5)呷哺呷哺、湊湊
跟點都德、畢德寮一樣,呷哺呷哺和湊湊兩個名字也是地域特色的產(chǎn)物。
呷哺,一般指喂飯或喝茶等動作,是閩南語吃飯的音譯。呷哺呷哺是來自臺灣的品牌,用到了閩南俚語做品牌名,非常有場景感。
而它的子品牌湊湊,也是方言用語。湊,同湊,是聚集到一起、靠近的意思,也符合吃飯聚餐的情境。
大品牌的邏輯學不來,
小品牌起名找準定位更重要!
獨立戰(zhàn)略營銷顧問小馬宋說,好名字值一億廣告費。可見,品牌名確實不能瞎起。
前段時間,一個燒烤店叫“渣男宵夜”就因為太過低俗被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責令摘牌整改了,以前還有“叫個鴨子”“叫個雞”……很多時候,餐飲人取名自以為很有“網(wǎng)感”,實際上低俗可笑。
但是大品牌的起名邏輯,也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品牌能模仿得來的。
像海底撈、西貝、點都德這些品牌,創(chuàng)立于物質(zhì)供不應求的時代,一個店很容易做火變成品牌。如果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口碑積累,變成了知名品牌,橫空出來一個海底撈、西貝,光看名字誰知道它干嘛的?
而現(xiàn)在,大街上、商場里吃的、用的五花八門,年輕的注意力早已被分散得七零八落,一個品牌名如果不在第一時間讓消費者知道你是干嘛的,也許他們就再也不會看你一眼。
所以,對于新手而言,起品牌名還是要以餐廳的特色和定位,以及時代消費群體的審美為準。大品牌起名的精髓和邏輯咱可以學習,但切不可輕易模仿。
為此,小編也總結(jié)了一些基本的品牌起名法則供大家參考,在你還沒有大哥們的實力的時候,實際一點,參考這些原則為新品牌起名,或許會比較保險。
有品牌反應
品牌名看起來、聽起來都要像一個品牌名,而不是通用名詞,如火鍋不能叫重慶火鍋、重慶麻辣火鍋,而要叫巴奴毛肚火鍋、珮姐老火鍋。
有定位反應
顧客看到或者聽到品牌名,就能猜到品牌大概是做什么的,能聯(lián)想到品類或者特性,這就是“定位反應”。如周黑鴨、蛙來噠、小楊生煎、滿記甜品等,和品類直接掛鉤,符合品牌定位。
要易于傳播
避免生僻、避免難懂、避免字母縮寫與混合文字,品牌名簡短易記、朗朗上口最重要。
那“十八汆”不真是違背了這條嗎?但是,吐槽的人也許是沒想到,它有海底撈背書,經(jīng)過媒體的一番狂轟亂炸,“汆”這個字都已經(jīng)被普及教育了!這是大品牌的優(yōu)勢,你沒有,那還是謹慎為妙。
避免混淆
好的品牌名應當避免混淆,不要與眾所周知的大品牌太相似,不然很容易被消費者誤認為是山寨。如鹿角巷、鹿角戲、鹿角茶之類的,爛大街還容易引人反感。
另外,也要避免高頻同音詞和多音字,如粽楠海(起這個名是想干嘛?)、溫粥人、牛燉,看起來聰明,實則是小聰明,可以博得消費者一笑,但長期來看并不合適。
最后,聽小編叭叭了這么多,對于餐飲品牌名,你有什么想吐槽的?或者起名高見?懇請大方留言,跟小編嘮嘮~